1781 | 生 | 楊澥(龍石).一歲/一八五○年卒。江蘇吳江人。浙派。單名楊海,字竹唐,號龍石,又號聾石、石公、孓翁、聾彭、聾道人、野航子、野航逸民、枯楊生、楊風子、吳江野老、風痹廢人。精金石考據之學。善刻竹,字、畫均能,用刀不以光潔取悅於人,講究傳神。篆刻初學浙派,後致力於秦漢印,又用小篆入印,雖無法脫盡浙派形模,但在力救嫵媚之習中自成一格;印款,早中期蒼拙,後期稍工秀。道光甲辰,半身瘋癱,不利捉刀,以後很難再見其作品。/之25
——右印為楊澥篆刻作品選刊〔譪村〕。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781年之025則相同。 |
|  |
1808 | 印 | 楊澥(龍石).廿八歲/刻〔游戲三昧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永和九年,歲在癸丑,暮春之初,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,脩禊事也。群賢畢至,少長咸集,此地有崇山峻領,茂林脩竹,又有清流激湍,映帶左右,引以為流觴曲水,列坐其次,雖無絲竹管弦之盛,一觴一詠,亦足以暢敘幽情。是日也,天朗氣清,惠風和暢,仰觀宇宙之大,俯察品類之盛,所以遊目騁懷,足以極視聽之娛,信可樂也。夫人之相與,俯仰一世,或取諸懷抱,悟言一室之內,或因寄所託,放浪形骸之外,雖趣舍萬殊,靜躁不同,當其欣於所遇,暫得於己,快然自足,不知老之將至。及其所之既惓,情隨事遷,感慨係之矣。向之所欣,俛仰之間以為陳跡,猶不能不以之興懷,況脩短隨化,終期於盡。古人云:死生亦大矣,豈不痛哉。每攬昔人興感之由,若合一契,未嘗不臨文嗟悼,不能喻之於懷,固知一死生為虛誕,齊彭殤為妄作,後之視今,亦猶今之視昔。悲夫,故列敘時人,錄其所述,雖世殊事異,所以興懷,其致一也,後之攬者,亦將有感於斯文。嘉慶十有三年,歲在戊辰九月,縮臨禊帖,用勒碑法摹石,楊竹唐。】/之27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08年之027則相同。 |
|  |
1817 | 印 | 楊澥(龍石).卅七歲/刻〔壽躔〕正方加框白文印。邊款為【丁丑九月廿有二日作,聾石。】原印今藏於上海朵雲軒。/之2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7年之021則相同。 |
|  |
1818 | 印 | 楊澥(龍石).卅八歲/為周叔斗刻〔祖蓮硯齋〕正方細朱文印。邊款為【是在吾祖,愛蓮之後,一葉相傳,花實并茂。叔斗周子藏其祖傳連葉研,即以名齋,屬余治印并勒叔斗自製研銘于左。戊寅正月雨窗,楊海聾石甫并識。】/之2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18年之021則相同。 |
|  |
1820 | 印 | 楊澥(龍石).四十歲/為沈超然刻〔沈超然印〕正方白文印。邊款為【庚辰十月作,聾石。】/之19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20年之019則相同。 |
|  |
1820 | 印 | 楊澥(龍石).四十歲/為張春水刻〔張春水寫意〕正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庚辰十月,春水先生屬,聾石。】/之20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20年之020則相同。 |
|  |
1821 | 印 | 楊澥(龍石).四十一歲/為汪退刻〔汪退初堂之印〕長方細朱文印。邊款為【道光元年辛巳七月作,吳江聾石氏楊海。】原印今藏於杭州西泠印社。/之24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21年之024則相同。 |
|  |
1823 | 印 | 楊澥(龍石).四十三歲/為汪趙棻刻〔儀姞一字次鴻〕扁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癸未百花生日作,野航逸民。】/之1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23年之013則相同。 |
|  |
1824 | 印 | 楊澥(龍石).四十四歲/刻〔天與湖山供坐嘯〕正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甲申仲冬之望呵凍作,聾石。】/之12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24年之012則相同。 |
|  |
1824 | 譜 | 楊澥(龍石).四十四歲/編輯自刻印成《聾石道人甲申年之作》一書。本書概要:楊澥輯道光甲申一年所刻印而成,存印五百二十九方。/之13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24年之013則相同。 |
| |
1826 | 印 | 楊澥(龍石).四十六歲/為青谷刻〔貫藏金石學歐陽〕長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青谷先生癖嗜金石文字,所藏鐘鼎款識及漢魏六朝精拓甚富,余因珊林丈得與訂交焉。下榻於享金寶石齋,日夕討論,古懽無量,為摘袁才子太史句篆是印,此邦多大名手,前輩則丁敬身、黃小松、蔣吉蘿、陳秋堂、金吉金,近則陳蔓生、趙次閑、陳受笙,諸賢炳燿,余之奏投,難免腳汗,乞誚也。丙戌冬日,吳江楊澥記。】/之10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26年之010則相同。 |
|  |
1826 | 印 | 楊澥(龍石).四十六歲/為計芬(小隅.四十四歲)刻〔丈山尺樹寸馬分人〕正方朱文印。邊款為【乙亥葛月,過金蘋華館,小隅仁兄出此印屬篆,余懷石歸,置之篋中,歷一週歲矣,小隅亦絕不來催索。噫,此石印即心印耶,久而貞吾以銕筆識之如右。丙子十又一月望日,聾石道人楊海;;道光六年丙戌三月廿有九日改作,聾石再記。】/之11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26年之011則相同。 |
|  |
1827 | 印 | 楊澥(龍石).四十七歲/為昌紳刻〔昌紳金石〕正方滿白文印。邊款為【丁亥五月作,聾石。】/之8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27年之008則相同。 |
|  |
1827 | 印 | 楊澥(龍石).四十七歲/為陸文琥(湘槎)刻〔陸文琥印〕正方白文印。本印與〔湘槎〕正方朱文寬邊印為對印。邊款為【丁亥春日,野航。】/之9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27年之009則相同。 |
|  |
1827 | 印 | 楊澥(龍石).四十七歲/為陸文琥(湘槎)刻〔湘槎〕正方朱文寬邊印。邊款為【聾石道人。】/之10 全文與《篆刻年歷1051-1911》書籍版1827年之010則相同。 |
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