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由於篆刻之學是一項結合書法、雕刻與美術的綜合藝術,而一枚稱得上是上乘之作、能夠臻於藝術之境的印章,必須兼具章法之美、字法之美、筆法之美、刀法之美、印鈕之美、印材之美以及整體之美。其中章法之美、字法之美與筆法之美便須具有深厚的文字學與書法基礎,才能夠正確無誤地遣用中國古字,並把中國文字特有的美術性表達得淋漓盡致。尤其中國文字在六書造字原則之下,字形的排列組合又頗具彈性與變化性,因此方寸之間字體的結構疏密、筆畫的濃纖肥瘦、轉折的方圓曲迴、位置的高下左右,在在都影響著印章的佈局巧妙與畫面美感,而刀法的起落、施力的大小、石材崩裂的天然斲痕,又使每一枚印石賦具了不同的刀趣,或蒼茫古拙;或溫婉敦厚;或峭利峻拔;或意態流轉,一枚印章的意境,更透過篆刻家游刃有餘的功夫,而呈現出工藝與藝術之別。因此在篆刻學中有所謂的「印由書入」、「治印多能識字難」說,也就是說,治印須以書法以及文字學為基礎,刀筆下的每一根線條都必須賦予生命力的律動,如此,落刀時自然有毛筆落在宣紙上輕重起伏般的韻律美,才能造就一枚有靈性的印作,而不僅止於一方刻了字的頑石而已。因此高中時代老師所贈予黃嘗銘的複製熹平石經拓片、正是引領他走上篆刻之途的先導,因為經由這些漢人書跡的獲得,乃激發了他對書法的喜好而開始臨摹古帖,並以石硯翰墨為終身相伴的忘機之友,奠定了他的治印基礎。
|
|